1.生產物流控制的內容
物流控制的具體內容有:
(1)進度控制。生產物流控制的核心是進度控制,即物料在生產過程中的流入、流出控制,以及物流量的控制。
(2)在制品管理。在生產過程中對在制品進行靜態、動態控制以及占有量的控制。在制品控制包括在制品實物控制和信息控制。有效地控制在制品,對及時完成作業計劃和減少在制品積壓均有重要意義。
(3)偏差的測定和處理。在進行作業過程中,按預定時間及順序檢測執行計劃的結果,掌握計劃量與實際量的差距,根據發生差距的原因、差距的內容及嚴重程度,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。首先,要預測差距的發生,事先規劃消除差距的措施,如動用庫存、組織外協等;其次,為及時調整產生差距的生產計劃,要及時將差距的信息向生產計劃部門反饋;再次,為了使本期計劃不做或少做修改,將差距的信息向計劃部門反饋,作為下期調整的依據。
2.生產物流控制的要素
完成上述控制內容的系統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結構,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要素。這些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(1)強制控制和彈性控制的程度。即通過有關期量標準、嚴密監督等手段所進行的強制控制或自覺控制。
(2)目標控制和程序控制。即控制系統的作用是核查生產實際結果并對生產程序、生產方式進行核查。
(3)管理控制和作業控制。管理控制的對象是全局,是指為使系統整體達到最佳效益而按照總體計劃來調節各個環節、各個部門的生產活動。作業控制是對某項作業進行控制,是局部的,其目的是保證其具體任務或目標的實現。有時不同作業控制的具體目標之間可能會出現脫節或矛盾的情況,需要管理控制對此進行協調,以使整體達到最優效果。
3.生產物流控制的程序
物流控制的程序對不同類型的生產方式來說,基本上是一樣的。與控制的內容相適應,物流控制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:
(1)制定期量標準。物流控制從制定期量標準開始,所制定的標準要保持先進與合理的水平,隨著生產條件的變化,標準要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修訂。
(2)制定計劃。依據生產計劃制定相應的物流計劃,并保持生產系統能夠正常運轉。
(3)物流信息的收集、傳送、處理。
(4)短期調整。為了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,及時調整偏差,保證計劃順利完成。
(5)長期調整及其有效性的評估。
4.生產物流控制的方法
生產物流控制方法常用的有如下幾種:加權法、平推法、流動曲線分析法。